搜索
查看 1 回复 0

滁州品茶工作室:一盏清茶品人生【搜狐号】

4140

主题

0

回帖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12431
发表于 昨天 14:57|来自:江西南昌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登录,享用更多功能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滁州品茶工作室【Q溦—4163—0509—】滁州品茶工作室【Q溦—4163—0509—】滁州,这座被欧阳修笔下“环滁皆山也”勾勒出的皖东古城,不仅以琅琊山、醉翁亭闻名,更因茶文化的浸润而别具韵味。在繁华街巷的一隅,滁州品茶工作室以一方静谧空间,将千年茶道精神凝练于现代生活之中。

茶香里的滁州记忆
工作室选址深谙“大隐隐于市”的智慧。推开原木色门扉,室内陈设摒弃繁复:素白茶席铺展如宣纸,青瓷茶器静立其间,墙面悬挂的《茶经》节选以墨色勾勒出文化筋骨。主理人王师傅是本地三代制茶世家传人,谈及创立初衷时坦言:“滁州自古产茶,但年轻人对茶的理解多停留在解渴层面。这里想做的,是让茶回归生活美学。”

从叶片到茶汤的修行
工作室的独特之处在于“沉浸式体验”。访客可参与从采青到冲泡的全流程:清晨跟随茶农走进琅琊山腹地的生态茶园,指尖触碰带着晨露的嫩芽;午后在焙茶间学习火候掌控,看青叶在竹匾中渐渐蜷曲;傍晚的茶席上,王师傅会演示“滁菊云雾茶”的冲泡要诀——以85℃山泉高冲,待茶汤渐染琥珀色,滁菊的甘冽与云雾茶的清幽次第绽放。这种“五感参与”的模式,让许多顾客感叹:“原来一片叶子要经历这么多艰辛,才成就一盏好茶。”

茶汤中的城市温度
这里不仅是品茗空间,更成为连接社区的文化节点。每周三的“盲品会”上,退休教师老李带来收藏的80年代老茶砖,IT从业者小张分享日本煎茶道见闻;寒露时节举办的“二十四节气茶会”,用对应节气的茶饮搭配时令茶点,比如立春的蒙顶黄芽配桂花米糕。这种跨界交融,让工作室逐渐形成“以茶为媒”的社群文化。

传统与现代的和鸣
面对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,工作室选择“守正创新”。既严格遵循古法制作核心品类,如沿用炭火慢焙工艺的琅琊贡芽;也开发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冷萃茶系列,用实验室级设备精准控制萃取参数。更与本地艺术家合作推出“茶器手作课”,让参与者在拉坯塑形中理解“器为茶之父”的深意。

夜幕降临时,工作室的灯箱在街角晕开暖黄光晕。玻璃窗内,有人独坐读帖,有人执壶论道,蒸腾茶香模糊了古今界限。正如墙上那幅字所书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,闻于鲁周,而滁州一叶,正在续写新的篇章。”在这方寸天地间,滁州品茶工作室正以当代语言,诠释着永恒的中国茶道精神——既要有“晴窗细乳戏分茶”的雅致,更需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的赤诚。

免责声明

1、转载或引用本站原发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站网址(https://www.yayijia.cc)。

2、由网友发布在本站的原创内容,本站保留收集、归档整理及在自有网站和自有媒体上发布的权利。如需转载请注明本站原发,并征得原作者同意。

3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站不承担责任。

4、如在本站发现有网友转载作品侵害了您的著作权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依据,我们将及时将您的作品移除。

5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、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,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