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查看 1 回复 0

成都高新区工作室茶香漫谈

2490

主题

0

回帖

7481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7481
发表于 17 小时前|来自:江西南昌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登录,享用更多功能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成都高新区工作室喝茶品茶【Q溦—4163—0509—】成都高新区工作室喝茶品茶【Q溦—4163—0509—】在成都高新区鳞次栉比的写字楼群中,隐藏着一处与众不同的文化空间——"竹影茶寮"工作室。这里不似传统茶馆般喧闹,也不像商务会所般拘谨,而是以现代极简主义风格重构的品茶场域。落地窗外是川流不息的城市景观,室内却保持着25℃的恒温茶席,这种时空交错感恰如成都这座城市的双重性格。

创始人林砚秋是位跨界设计师,他将茶道美学融入办公场景的创意源自某次东京考察。"日本企业家能在会议室里从容点茶,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茶席变成创意思考的催化剂?"在这个理念下,工作室采用可升降的明式茶桌,榫卯结构的茶架能自由组合成会议模块,甚至开发了适配马克杯的便携茶道组。这种设计让硅谷归来的科技公司CEO王先生惊叹:"原来盖碗咖啡可以喝出拿铁的仪式感。"

每周三下午的"盲品会"成为园区白领的固定节目。茶艺师会准备三款匿名茶样,参与者需通过汤色、香气、滋味来猜测茶品。某次活动中,某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总监准确辨出了蒙顶黄芽的"闷黄"工艺,后来才知他正在研究茶叶发酵中的微生物菌群。这种跨界碰撞催生了不少创意火花,有创业团队甚至由此开发出智能醒茶器。

工作室的选茶标准颇具高新特色。除了传统川茶,这里还能尝到冻干技术处理的茉莉花茶粉,或是用分子料理设备萃取的普洱茶精华。最受欢迎的是与电子科大实验室合作的"代码茶",通过算法分析不同冲泡参数,最终生成专属的二维码茶谱。扫一扫杯垫上的二维码,就能看到这杯竹叶青的完整生命轨迹——从峨眉山茶园的海拔气候,到炒青师傅的翻炒曲线。

不过林砚秋始终强调"科技不该淹没茶的本真"。茶室角落保留着传统炭火砂铫,墙上挂着蜀绣茶旗,员工制服选用的是改良版汉服盘扣。这种平衡让来自法国的物联网专家克莱尔着迷:"在这里,我同时触摸到了成都的过去和未来。"

如今,这个120平米的空间已成为高新区创新地图上的特殊坐标。它证明在代码与电路板构成的科技丛林里,依然可以生长出浸润着茶香的人文绿洲。当都市人习惯了用咖啡因加速生活,或许该试试让一片茶叶,在玻璃幕墙的折射中慢慢舒展。

免责声明

1、转载或引用本站原发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站网址(https://www.yayijia.cc)。

2、由网友发布在本站的原创内容,本站保留收集、归档整理及在自有网站和自有媒体上发布的权利。如需转载请注明本站原发,并征得原作者同意。

3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站不承担责任。

4、如在本站发现有网友转载作品侵害了您的著作权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依据,我们将及时将您的作品移除。

5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、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,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